新闻中心

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骏:去芜存菁保健品

发布时间:2020-02-27 19:28:55    点击数:

 王骏

(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首席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抗“疫”战争日炽。各种消息充斥网上,其中不乏推销保健品者。国人崇尚进补保健品。电商平台,街头小店,保健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但其中有不少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不良商家骗术不胜其多,此伏彼起,许多老百姓,未得其利,反受其害。被洗脑者,为之倾家荡产,家人反目成仇,比比皆是,几成社会公害。一年前,几家名为直销实是传-销保健品公司如泥足巨人,轰然倒塌,大快人心。但“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类貌似为民请命的言论也乘隙甚嚣而尘上。或“捧杀”,或“打杀”,广大消费者无所适从,难以判断保健品孰是孰非。身心健康,兹事体大。笔者自己也步入老年,对健康和保健品的关注日甚。“疑义相与析”, 希望这篇短文可予各位一些有用的启迪。

3.jpg

什么是保健品

中国称之为保健品者;欧盟和美国叫膳食补充剂(Food Supplement) ,(Dietary Supplement) 综合各国的定义。保健品具有下列特征:

1.是食品,不是药品;

2.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等;

3.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

4.服用形式可以是片剂、胶囊、液体等。

中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方法>>除上述各国相通的规定外,还添加了“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字样。各国对健康食品的监管大不相同。美国、日本取注册制,中国采申批制。

世界各国的民众长期广泛使用膳食补充剂。美国大多数成年人每天或不定期服用膳食补充剂,每年花费高达400亿美元。日本和欧洲保健品市场也相当可观。其他姑且不论,维生素的广泛使用与接受,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从实践上证明“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的言论罔顾事实。

1.jpg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保健品靠谱与否?博采诸有识人士之共识;笔者认为好的保健必须符合四要素:1.安全、2.有效、3.服用方便和4.生物利用度高

安全

第一:是否是人体固有的物质? 如不是,长期服用可能有副作用。

第二:服用的数量是否合理? 服用的数量既不可大幅度超过身体内的含量,也不能少于满足生理功能所需的数量。

第三:制造工艺不能引入有害、有毒成分。

有效

第一:必须有效,有益健康;有效性需建立在客观标准和大量使用者的反馈;

第二:有效成份应具有确定的化学结构;

第三:其作用机制必须清晰。如不清晰,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服用方便

第一:产品质量更稳定;

第二: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第三:最好是口服,口服有效到达目标器官。

生物利用度高

即产品可以有效到达目标器官。此点非常重要,也是絶大部分保健品无效的主要原因。我将在本文的后一部分再加详述。

需要特别强调,上述所说保健品的有效性和口服有效性两点必须具备确凿的科学证据。所谓确凿的科学证据至少包括1. 声誉良好的科学家在可靠的科学杂志经同行评审通过后发表的学术论文;2. 至少2家以上独立的科学家提供与1.所述的相似或相同的结论;3. 没有合理的反对意见。

坊间的保健品或民间“验方”能够通过上述标准者实在是凤毛麟角。其主要原因就恰恰在于生物利用度:絶大部分保健品在其到达作用器官前早已,“体无完肤”,被分解成不再具有所标榜之功能的小分子了。保健品口服之后,如想“毛发不损”,顺利到达目标器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a. 在胃里不被胃酸等降解,b. 小肠吸收,c.在肝脏通过首关效应,d. 经心脏进入血液,e. 不在血液中被各种分解酶和抗体降解,f. 最后抵达目标器官如肌肉、心、脑等。最后一步,即进入目标器官更是谈何容易。除非该保健品是人体固有的,即内源物质,否则人体絶不会给它开绿灯,让它通行无阻地进入各器官的细胞内。

笔者每次去上海一家熟悉的餐馆,服务员总是喋喋不休地向我推荐五颜六色的各种酵素茶。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的别名,是分子量通常在10,000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酶在胃里很快被降解成分子量150道尔顿左右的氨基酸或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寡肽),原先具有的功能早已丧失殆尽。退一万步说,即使有几条漏网之鱼,这些酶分子也无法穿越小肠,因为小肠一般只容许氨基酸之类的小分子穿窬而过进入血液。同理,所谓服用胶原蛋白有益皮肤也是“以形补形”的望文生义。

2.jpg

我曾经多次规劝朋友们不要轻信那些早被认定是毫无效果可言的保健品。但朋友们大都对我的苦口婆心不以为然,却津津乐道使用后的效果。这些朋友们当然不致于故意胡说,但他们所谓的效果很可能源自下列两个原因:人体的自愈能力和心理暗示效应。

人体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因此具有抵抗疾病、修复损伤的自愈能力。很多病毋需治疗和服药,假以时日,症状便会自行减轻或康复,如普通感冒和小伤。

心理暗示效应则表现在许多方面

我们倾向于相信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信息,而忽视相反观点的信息。对治疗有信心,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改善之处,而对负面的感受视而不见。

耳闻或目睹他人宣称某保健品的功用,也会感同身受。

一般而言,安慰剂对于疼痛、恶心、哮喘、抑郁、恐惧、帕金森病等游离于生理和心理神经疾病二者之间的症状可能会有些改善,但对绝大多数疾病并不起任何作用,对器质性病变也不会有疗效,因为它不能治本,消除病源和病因。

综上所述,1. 保健品在世界全国拥有庞大的市场;2. 保健品良莠不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毫无用处,如足以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和核酸。3. 有关保健品的虚假和言过其实的宣传欺骗了许多民众,但绝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把小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步入老年后,对症下药地补充包括维生素在内的保健品是完全必要和必需。4. 保健业的从业者应该理直气壮,责无旁贷地向周遭的民众多作正面和正确的说明。

顺便也谈一谈充斥网上的各种所谓的专家意见。第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不要说横跨数个一级科学领域(物理、化学、数学、工程、生物)的通才“昔人已乘黄鹤去”,熟悉某一一级科学领域所有子领域最新发展的人也不复存在。所以,任何专家在他研究的具体领域之外所说的话都应以外行话视之。第二、对那些无切身利益者的言论更不要奉以为公正客观的独立见解。不时有人信口雌黄,图一时口舌之快,以社会公德为幌子而哗众取宠。切勿轻信那些似是而非,不负责任的言论,否则或误入歧途,或躭误了自已的健康。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排行榜

联系我们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企业荣誉 | 图片中心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