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企业探索生物质发电扶贫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10-18 12:15:50    点击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乔全兴):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投身扶贫工作,探索出许多扶贫发展新模式。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绿色产业实施精准扶贫,让长在田间地头的杂草也可以卖钱,为贫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找到了生态保护、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

李华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银山村的村民。2013年,他的儿子因病去世,此后不久,儿媳妇撇下不满周岁的孩子,不辞而别。从此,李华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多亏了当地政府对他们进行了救助。然而李华觉得,虽然自己已经是60多岁人了,但还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他寻思着找个生计,“看到凯迪公司贴的广告,看到他们大量收购秸秆、巴茅草这一类的东西,我看到以后,去厂里考察了一下,看到效益还蛮好,一天多的时候能挣200多块钱。”

李华所说的凯迪公司,是一家以生物质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2016年以来,这家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依托主营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凯迪公司旗下的湖北一家电厂总经理李承臣说:“我们这个产业所用的燃料都来自于农村,来自于农业,所以说跟三农息息相关,现在有很多农村的贫困户给我们送燃料,包括一些杂草、巴茅草、秸秆这些东西。贫困户这块,我们凯迪出台了一个政策,相比普通农户,每一吨燃料我们又额外给他们补了五十块钱,但是有一个限额,每一个贫困户每年30吨,相当于贫困户比普通农户多增收1500元。”

同时,凯迪公司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的采收工具,并免费提供破碎、打包等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李承臣说:“有的收入高的能达到一年三四万元,低的有五千到一万的,他这个就业比较灵活,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家里有事情,或者看孩子了可以不做,他是比较自由的一种模式。”

目前,李华一年能有三四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说除了家里的开支,还能有一点剩余,“原来没有做这个事情之前,家里经济没有什么保障,自从有了这个凯迪电厂,经济来源正常的三万多,到四万块钱左右,我不用找别人要钱用,我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多少还有点余的。”

 


 

凯迪公司扶贫办政策研究部长刘福银说,生物质能源产业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凯迪依托绿色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子,找到了生态保护、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比方说,农业秸秆、农业上的剩弃物,如果不进行清洁处理的话,进了垃圾填埋场就产生二次污染,农业秸秆农民如果焚烧,对环境也有很大的污染。那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把它变成清洁电能,既清洁了水源,清洁了田园,也美化了家园,还增加了能源,所以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环保行业,一个绿色发展的产业,又是一个扶贫产业,三农产业。目前,我们在全国投入运行的生物质电厂有43家,目前对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截至今年7月底,凯迪在全国已投入运行43家电厂,建成1400多个村级燃料收购点,在2016年带动近1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新增带动133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2400元人民币。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排行榜

联系我们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企业荣誉 | 图片中心 | 联系我们 |